設計方法的反對浪潮:Anti-Person, Anti-Democratizing User Research

Muse Chang
8 min readMar 1, 2021

設計圈裡一直都有此起彼落的反設計研究方法浪潮,這些聲浪不僅提醒設計師研究不能當成是例行公事,甚至間接質疑了設計研究的重要。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 Anti-Persona,以及 2020 年興起的 Anti-Democratizing User Research。

不被視為精準工具的 Persona

Persona 是一種輔助設計師思考的工具,設計師可以從 Persona 裡得到 User 的「Needs, Experiences, Behaviors and Goal」。但是當 Persona 變成團隊溝通工具或是給客戶設計案的產出之一時, Persona 往往會帶來許多的討論與挑戰。

箇中原因是 Persona 雖然分成質化與量化,但多數的 Persona 以質化方式打造,是設計師訪問若干名使用者後分析歸納而成的,因此真實性與使用者的真實數據沒有明確的關係,其中分析與邏輯的可靠性被檢視者認為不能視為科學。

每當在設計案中使用 Persona 時,設計師最常被挑戰要怎麼證明這樣的 Persona 具代表性及全體性。通常這時候,專案中的 stakeholder 就會開始紛紛高談闊論起自己的使用行為,並試圖推翻設計師給的 Persona 結論。這時候當團隊沒達到共識,就失去了它成為設計工具的意義。另外,研究員常常付出時間成本進行 Persona 的製作,但卻得到已經可預期的結論,甚至可能對專案沒有幫助,無法向前推進。

Persona 增加設計師與客戶間的溝通成本

在顧問公司的專案中, Persona 原本能幫助設計團隊與客戶基於同一知識水平進行討論的工具,然而會常常因為客戶對 Persona 沒有正確的認知而增加溝通成本,例如:

  1. 會讓專案排除其他使用者:當 Persona 定出來後,設計師會告訴客戶要如何針對不同人物誌對症下藥,這樣的使用者經驗是好的。但對客戶來說,當然會希望一個產品可以打遍市場上的所有消費者。因此在商業策略上,這樣的結果似乎宣告客戶可能得放棄某部分的族群,或者必須再投入資源才能兼顧所有的族群。
  2. Persona 的結果不符合客戶預期:許多專案在進行之前,客戶(甲方)其實已經決定好目標族群了。設計師在專案進行後若發現客戶的目標族群並不符合 Persona…

--

--

Muse Chang

Senior UX Designer at Canyon, ex-IBM, ex-Garmin. Love sharing UX methodologist and Career experience.